新華社青島7月3日電?題:上合為媒 青島海洋科研國際合作結碩果
??新華社記者王歡
??科研人員將一枚圓柱形的“黑匣子”投入海中,通過原位傳感器監測海水的總磷、總氮數據,為控制藻類植物生長、治理海洋污染對癥開方。
??這是在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海洋科學與技術國際創新中心框架下,我國與上合成員國合作的新成果——海水總磷總氮原位分析儀。經過多年的技術交流、轉化,這一海洋監測領域的重要儀器已經實現國產化。
??科研人員測試總磷總氮原位分析儀的性能。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上合海洋國際創新中心成立于2021年2月,由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牽頭,面向上海合作組織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建設的海洋科學與技術共同體。
??“海洋監測裝備研發涉及聲、光、電磁等學科,是一個多學科交叉、多技術領域協同攻關的過程。通過國際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可以大大縮短裝備的研發周期。”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副所長劉巖說。
??數據顯示,依托上合海洋國際創新中心,山東省青島市與一些國家科研機構及高校共開展實質性國際合作項目26項,其中列入國家級項目17項、省級項目1項。
??位于青島的山東省經海儀器設備有限公司主營各類海洋監測浮標、臺站、船舶測報等產品。公司實驗室內有一片模擬真實環境的“人造海洋”,技術人員將剖面觀測系統投放后發送指令,收集數據,為海洋生態治理提供基礎支撐。
??“該設備實現國產化后將成本減少了80%,為應對海洋災害預警發揮著重要作用。”山東省經海儀器設備有限公司項目主管趙環宇說,借助上合海洋國際創新中心等平臺機制的國際合作成果,企業形成了一批國產裝備,實現了共創共享、合作共贏。
??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由“追趕者”到“領跑者”,青島探索海洋科技國際合作的步伐不斷邁進:“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啟用,全球海洋觀測伙伴關系西太區域辦公室、歐亞科學院海洋學部等國際組織機構落戶,成功舉辦2023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世界海洋科技大會、世界航海科技大會等重量級國際海洋展會活動。
??上合為媒,向海而行。青島海洋技術國際合作迎來“碩果期”,也為中國技術裝備“出海”交出一份青島答卷。
??“在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上合海洋國際創新中心及其成果轉化企業研制的船舶氣象儀、海洋臺站等一系列海洋監測裝備已出口至阿爾及利亞、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等10余個國家,助力它們進行海洋環境觀測、保護和科學研究。”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科研處副處長于雨說。
文件下載:
關聯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