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欧美 国产 亚洲 卡通 综合,又粗又大又爽又黄视频

頁面
配色
輔助線
重置
海洋預報[5日16時]: 2月6日廣西沿海為轉潮期,沒有高潮位,低潮位出現于07:40前后。近岸為0.6米左右的輕浪,北部灣北部為0.5-1.2米的輕浪。近海水溫為17.0℃左右。
簡體版|繁體版 智能問答
支持IPv6
無障礙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科普 > 海洋生物

深海“派大星”入選《世界海洋生物目錄》“十大海洋新物種”

2021-03-22 09:25     來源:觀滄海
分享 微信
頭條
微博 空間 qq
【字體: 打印

3月19日,全球權威海洋生物學數據庫《世界海洋生物目錄》發布了2020年度“十大海洋新物種”名單。由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科學家團隊發表的深海海星新物種Astrolirus patricki Zhang Zhou, Xiao & Wang, 2020 (中文名稱“派大星”背板海星)入選。這是由我國大陸科學家命名并發表的海洋生物物種,首次入選該名單

“派大星”背板海星采集自西北太平洋海山1400米~2100米水深處,隸屬于棘皮動物門—海星綱—項鏈海星目。海星是棘皮動物門中人們最熟悉的一類,從近海珊瑚礁到海溝都有它們的身影。然而,項鏈海星目卻是一類僅分布在深海的海星,它們廣布于全球大洋暗無天日的深海中,不為世人所熟知。隨著我國深海科考、深潛技術的發展,這一類獨特的深海海星的神秘面紗正被逐步揭開。

根據林奈雙名法命名規則,“背板海星(Astrolirus)”是這一新物種的屬名,“派大星(Patricki)”則是它的種名。新種的命名者張睿妍是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與上海交通大學所校合作聯合培養的博士研究生,導師為自然資源部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春生。

作為一名看《海綿寶寶》動畫片長大的“90后”,張睿妍解釋了為何以“派大星”來命名這一新種:“這個海星其實長得一點兒都不像動畫片里的派大星,作為項鏈海星家族的一員,它甚至與我們在近海常見的海星完全沒有相似之處。派大星背板海星具有7只細長的腕,而身體中心的體盤卻非常小,整個身體除了骨板幾乎沒有什么肉,瘦骨嶙峋的樣子與珠圓玉潤的派大星剛好是兩個極端。而這種海星之所以‘派大星’為名,是因為它特殊的生活習性——與深海海綿生活在一起!”

在深海中,不同種類之間的共生、共棲關系并不罕見,深海海綿、珊瑚等大型生物會為其他動物提供較好的棲息環境。因此,科學家常常會在海綿上發現各種附著共棲的動物。但除了少數進化出專性共生關系的類群,多數動物會不固定地出現在懸崖、巖石或其他底棲生物之上,這些環境通常水流較急,為它們帶來了相對充沛的懸浮食物顆粒。然而,“派大星”背板海星目前所發現的所有標本全部都棲息于海綿之上,就像海綿寶寶與派大星一樣,是一對難舍難分的“鐵哥們兒”。這使研究人員非常好奇這兩者之間的親密關系到底受何種因素影響,又是否是一種專一的共棲關系。而要解答這些問題,還需要未來深海考察的進一步研究。

在今年的“十大海洋新物種”名單中,還有其他神奇的海洋生物入選——包括形似外星人E.T.的深海海綿、生活在鰩魚鼻孔中的橈足類、具有重要進化地位的水熊以及善于偽裝的尖尾海龍等。這些新物種在生態學、遺傳與進化、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義。由于全球氣候變化與海洋生態系統遭受的破壞,有許多海洋物種正面臨著滅絕的危機,而海洋中仍有數十萬乃至百萬的物種尚未被人類發現。在它們消失之前發現并認識這些未知生物,是我們保護海洋的第一步。

文件下載:

關聯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