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欧美 国产 亚洲 卡通 综合,又粗又大又爽又黄视频

頁面
配色
輔助線
重置
海洋預報[27日16時]:9月28日廣西沿海為全日潮,高潮位出現于14:00前后,低潮位出現于00:10前后。廣西近岸為0.2米左右的小浪,北部灣北部為0.3-0.5米的小到輕浪。近海水溫為28.5℃左右。
簡體版|繁體版 智能問答
支持IPv6
無障礙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政府信息公開 > 法定主動公開內容 > 發展規劃 > 規劃計劃

廣西向海經濟發展戰略規劃(2021-2035年)

2021-11-15 09:00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
分享 微信
頭條
微博 空間 qq
【字體: 打印


廣西向海經濟發展戰略規劃

(2021—2035年)

?

?

?

?

?

?

?

?

?

?

?

?

?

?

?

?

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

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


目? 錄

前? 言................................... 1

第一章? 發展背景.......................... 2

第一節 發展基礎.......................... 2

第二節 機遇與挑戰........................ 5

第三節 戰略意義.......................... 6

第二章 總體要求........................... 8

第一節 指導思想.......................... 8

第二節 基本原則.......................... 8

第三節 發展定位.......................... 9

第四節 發展目標......................... 10

第三章 優化向海發展布局.................. 12

第一節 一核引領......................... 12

第二節 兩區聯動......................... 12

第三節 四帶支撐......................... 13

第四章 構建現代向海產業體系............... 16

第一節 升級發展海洋產業.................. 16

第二節 做大做強臨海(臨港)產業.......... 20

第三節 培育發展通道產業.................. 21

第五章 實施科教興海戰略.................. 23

第一節 完善海洋科技創新體系.............. 23

第二節 提升海洋教育發展水平.............. 24

第三節 打造海洋科技人才高地.............. 24

第六章 推進向海通道互聯互通............... 26

第一節 打通陸海通道..................... 26

第二節 聯通江海通道..................... 27

第三節 暢通空港通道..................... 27

第四節 建設北部灣國際門戶港.............. 27

第七章 構建陸海一體生態保護新格局......... 30

第一節 加強陸海統籌污染防控.............. 30

第二節 推進陸海統籌整治修復.............. 31

第三節 提升海洋防災減災能力.............. 32

第八章 加快向海全方位對外開放............. 34

第一節 加快向海開放國際間合作............ 34

第二節 加快向海開放地區間合作............ 34

第三節 加快向海開放合作平臺建設.......... 35

第九章 保障措施.......................... 36

第一節 加強組織領導..................... 36

第二節 創新發展機制..................... 36

第三節 強化政策支持..................... 36

第四節 加強監測評估..................... 37

第五節 增強向海意識..................... 37

附件1 規劃示意圖........................ 38

附件2 名詞解釋.......................... 41

?

廣西是我國西部唯一沿海省份,優勢在海、潛力在海、希望在海。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4月和2021年4月兩次視察廣西時,先后強調要“打造好向海經濟”和“大力發展向海經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發展向海經濟、建設海洋強區,是廣西實現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新發展格局、參與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使命。

廣西要全面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全方位實施向海發展戰略,積極打造陸海統籌、江海聯動、山海協作的向海經濟;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形成競爭新優勢;進一步加強陸海產業鏈供應鏈對接整合,構建具有廣西特色的現代向海產業體系,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實現全區經濟發展層次、發展規模和發展水平的新跨越。

本規劃依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國家和自治區相關專項規劃編制,主要闡明廣西向海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規劃范圍包括全區14個設區市,以及我區管轄的海域海島。

本規劃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

第一章 ?發展背景

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強調“要建設好北部灣港口,打造好向海經濟,寫好新世紀海上絲路新篇章”;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視察廣西時進一步強調要“大力發展向海經濟”。這既是對新時代廣西開放發展的精準指導,也是對廣西發揮好向海優勢、服務好國家戰略的殷切期望。

第一節 發展基礎

區位優勢明顯。廣西沿海沿江沿邊,南臨北部灣,是我國唯一與東盟國家同時有陸、海通道的省區。廣西擁有西江黃金水道、出海港口和中越邊境通商口岸;位于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結合部,地處中國—東盟自貿區、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泛珠三角經濟區、大湄公河次區域和中越“兩廊一圈”等多個區域合作交匯點,以及“一帶一路”交匯對接和陸海統籌的重要節點和關鍵區域,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的陸海交匯門戶和陸路干線的關鍵節點;是我國內陸腹地走向東南亞、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等地的國家物流樞紐;是我國與東盟開放的前沿和窗口,是連接多區域的雙向溝通、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和橋梁。

資源稟賦優越。廣西瀕臨的北部灣海域面積約12.8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長1628.59公里,海島643個。港灣水道眾多,沿海分布著珍珠灣、防城灣、欽州灣、廉州灣、鐵山灣、英羅灣等10多個港灣,有南流江、大風江、欽江、茅嶺江、防城江、北侖河等120條入海河流。岸線、漁業、旅游、油氣、礦產、海洋能等資源十分豐富,是我國四大漁場和沿海六大含油盆地之一。“藍色”潛力得天獨厚,為向海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資源和可拓展空間。

生態環境優良。2020年廣西全區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97.7%,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100%,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95.5%,森林覆蓋率居全國第三,生態環境優勢不斷鞏固,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升。廣西同時擁有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三大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其中紅樹林、珊瑚礁生態系統近十年的生態監測結果均呈健康狀態,為向海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

產業基礎良好。廣西工業體系門類較齊全,食品、汽車、冶金、石化、機械、建材、電力、有色金屬、造紙與木材加工、電子信息等10個產業產值超過千億元并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競爭力。成品糖、電解鋁、內燃機、多功能乘用車等產品產量居全國前列。上下游產業鏈與東部地區具有很強互補性。臨海大工業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北部灣經濟區成為引領全區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打造電子信息、石油化工、冶金及有色金屬等3個‘三千億級’產業集群,形成食品加工、林漿紙、能源、先進裝備制造等多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海洋漁業、濱海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和海洋工程建筑業成為我區四大優勢海洋產業,2020年四大優勢產業增加值之和占廣西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約為97%。

開放合作平臺多樣。廣西擁有25個國家級口岸和5個綜合保稅區。南寧市是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永久舉辦地。擁有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中馬“兩國雙園”、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中國—東盟信息港、面向東盟金融開放門戶等5個國家級平臺,正在加快推進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廣西—文萊經濟走廊、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等4個跨區域合作平臺建設,形成產業類型豐富、各具特色的開放平臺格局。

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十三五”期間,廣西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截至2020年底,北部灣港擁有生產性泊位271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98個,綜合設計吞吐能力約27702萬噸;西江黃金水道基礎設施優化升級,高等級航道(千噸級及以上)達1532 公里。全區民用運輸機場達到8個,初步建設形成“兩干六支”運輸機場體系;全區鐵路營業里程達5206公里,鐵路網密度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4倍,高鐵營業里程達1792公里,動車覆蓋12個設市區,通達全國21個省會和直轄市;全區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總里程達6803公里,縣縣通高速公路比例達96%。

科技創新能力整體提升。“十三五”期間,全區科技創新工作成效突出,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北部灣大學成功落戶,推動建設22個省部級涉海科技創新平臺;自治區級(含培育)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到42家、眾創空間86家;截至2020年培育瞪羚企業107家,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突破2800家;科技人才隊伍發展壯大,擁有國家“五類”人才97人;與東盟9個國家建立了雙邊技術轉移工作機制,建立了15個聯合實驗及創新中心和12個農業科技產業園,累計獲認定13家國際級國際合作基地。

政策疊加優勢明顯。廣西能夠同時享受少數民族自治、西部大開發、沿海開放和邊境地區開放等多重疊加優惠政策。中央批準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中國—東盟信息港、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東興憑祥百色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等眾多開放合作平臺,廣西從中獲取了更多的優惠政策,為向海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第二節 機遇與挑戰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廣西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機遇大于挑戰。

1.發展機遇

2017年4月和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廣西時先后提出“打造好向海經濟”“大力發展向海經濟”的重要指示精神,為全區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戰略發展方向,開啟了廣西向海發展戰略新篇章。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向海經濟推動海洋強區建設的意見》(桂發〔2019〕38號)和《廣西加快發展向海經濟推動海洋強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桂政辦發〔2020〕63號)等政策性文件,持續深入推進海洋強區戰略,積極拓展海洋發展新需求新空間、培育壯大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向海經濟發展新格局。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在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我區迎來了發展向海經濟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簽署,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加快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北部灣城市群、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等一批國家級開放平臺加快建設,以及“強首府”和“北欽防一體化”戰略深入實施,都為我區加快完善向海發展基礎設施、密切與周邊省份和東盟國家合作、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完善向海產業鏈和構建現代向海產業體系,實現“大通道+大平臺+大產業”的融合發展帶來重大的市場機遇和優越的發展環境。

2.面臨挑戰

世界經濟增長顯著放緩并表現出衰退態勢,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動,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體系出現不同程度的斷裂、萎縮現象,對廣西發展向海經濟帶來不利的外部環境。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加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演化,國際經濟政治局勢更加復雜多變,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為廣西向海經濟對外開放發展帶來顯著挑戰,在國際航運、海洋旅游、船舶海工及水產品加工等外向型產業發展方面帶來巨大沖擊。區域競爭影響了廣西經濟轉型升級與向海產業體系構建。廣西海洋經濟規模總體偏小、資源開發利用粗放、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對外開放合作水平不高,在集聚生產要素和承接產業轉移等方面面臨來自周邊省份和東南亞國家的競爭壓力;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國內區域經濟建設,加速資源要素區域集聚,對廣西帶來顯著的虹吸效應。“碳達峰”“碳中和”對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提出新要求,為向海產業布局與集聚發展帶來新的挑戰。

第三節 戰略意義

有利于拓展海洋發展新需求新空間,打造國民經濟增長新格局。大力發展向海經濟,有利于促進廣西沿海與內陸,以及與西南、中南、西北乃至更廣區域的產業對接,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優化提升全域空間發展格局,形成一體化分工合作的通道經濟,促進形成“南向、北聯、東融、西合”的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

有利于提高與東盟國家合作水平、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大力發展向海經濟,有利于充分發揮廣西“一灣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的區位優勢,建設“一帶一路”有機銜接重要門戶,打通廣西對內連接西南中南甚至西北地區、對外連接東盟等國家的南北大動脈,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成為“一帶”連接“一路”最高效、最便捷、最活躍的陸海新通道,加速構建多向并進的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有利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形成綠色低碳發展新格局。大力發展向海經濟,有利于實施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陸海統籌模式,提高陸海資源利用的配置效率,促進高污染源頭產業向低碳綠色轉型發展,實現產業綠、海洋藍,維護流域海域的生態平衡與生態安全,構建陸海一體化生態新格局。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向海發展、向海圖強的戰略方向,以西部陸海通道為牽引、著力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 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積極推進北欽防一體化,深入實施強首府戰略,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加快推進北部灣城市群一體化建設,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做深做實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中國—東盟信息港、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等重大開放合作平臺;“深化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開放合作”,增強對全區的引領和對我國西南中南地區的輻射作用,構建具有廣西特色的現代向海產業體系。努力將廣西打造成為我國發展“向海經濟”的主力軍和先行示范區,把廣西建設成為具有重要區域影響力的海洋強區。

第二節 基本原則

陸海統籌、聯動發展堅持陸海統籌、江海聯動、山海協作。統籌陸地、海岸線、海洋空間布局和資源開發,推動內陸向海發展,加快形成海陸基礎設施聯通、資源共享、產業聯動、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的陸海一體化協同發展新格局。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嚴守生態紅線,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態友好型向海經濟發展新模式。

產業集聚、融合發展。堅持向海產業集聚化、集群化、差異化發展方向,依托港口和產業園區,強鏈、補鏈、延鏈,打造區域特色向海產業集群,促進產業、港口、城市融合發展。

科技引領、創新發展。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加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創新平臺建設,提升關鍵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能力,增強核心自主創新能力,以科技創新引領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

開放合作、互利共贏。堅持內外聯通、雙向開放,加強與東盟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建立健全合作體制機制,打造向海經濟合作平臺,構建區域性向海產業鏈供應鏈,提高向海經濟開放層次和合作水平。

第三節 發展定位

立足廣西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結合建設海洋強區的戰略目標,科學確定廣西向海經濟發展定位,引領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

向海經濟北部灣先行區。實施陸海統籌、江海聯動、山海協作,構建以陸帶海、以海促陸發展新格局,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向海經濟發展新模式: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為牽引,整合陸海資源要素,優化產業結構,打造現代向海經濟產業體系,建設向海經濟集聚區;打造北部灣美麗藍色海灣,實現人海和諧、綠色發展,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深化與東盟國家海洋交流合作,積極探索構建互利共贏的藍色伙伴關系,助力共建中國—東盟海洋命運共同體。

區域特色現代化重要灣區。做好灣區經濟文章,以北海市鐵山灣—廉州灣、欽州市欽州灣、防城港市防城灣為主要空間載體,錯位發展、特色發展、互聯互通,著力打造產業聚集、科技密集、交通匯集、城市集群的現代化灣區,成為繼渤海灣區、杭州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后我國第四個重要灣區。

向海通道產業集聚區。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為牽引,培育樞紐經濟。加強沿海與內陸產業對接,引導生產要素向通道沿線關鍵節點集聚,打造電子信息、化工、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再生資源、商貿物流等現代向海產業聚集區,形成“物流+貿易+產業”新業態,打造高品質陸海經濟走廊。

面向東盟開放合作高地。全面拓展與東盟國家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推動建立RCEP先行先試示范區,推進與東盟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完善中國—東盟跨境物流體系,高標準建設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做深做實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信息港、中馬“兩國雙園”等開放平臺,推動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

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環境保護與海洋資源開發并重、海陸污染協同治理與生態保護修復并舉,創新海洋生態綜合管理體制,提升海洋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推動海洋經濟循環、集約、低碳發展,打造人海和諧、生態良好的海洋生態文明廣西樣板。

第四節 發展目標

到2025年,向海經濟實現跨越發展,向海經濟空間布局趨于合理,向海基礎設施網基本建成,向海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向海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初步建成區域競爭力較強、發展特色突出、全方位開放的向海經濟示范區。全區向海經濟總產值突破7000億元,占地區GDP比重達20%。

到2035年,現代向海產業體系更加完善,向海經濟空間布局更加合理、向海經濟發展環境更加優越,基本建成與海洋強國戰略相適應,向海經濟發達、陸海協同一體化、生態環境優良、海洋文化先進、海洋治理高效的海洋強區,全面建成向海經濟示范區。全區向海經濟總產值突破13000億元,占地區GDP比重達30%。

第三章 優化向海發展布局

圍繞建設海洋強區的戰略目標,按照“陸海統籌、生態優先、集聚發展、區域協同”的原則,科學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優化向海空間布局,強化向海產業核心區引領、拓展區有機銜接、輻射區聯動發展,加快推進向海產業集聚發展,努力構建“一核引領、兩區聯動、四帶支撐”的總體戰略布局。

第一節 一核引領

核心區。依托“強首府”和“北欽防一體化”戰略,構建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等4市為向海經濟核心區,形成產業、科技、人才、信息、交通、金融等優勢,引領全區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南寧發揮向海通道核心作用,強化內河港口支撐功能,建設“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樞紐城市。北海市以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為依托,打造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海洋資源保護利用創新試驗平臺,強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建設成為現代海洋城市。欽州市以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欽州港片區以為依托,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樞紐城市、中國—東盟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示范城市,打造向海經濟集聚區。防城港市發揮邊海優勢,深化邊海聯動,建設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打造面向東盟的國際樞紐城市。

第二節 兩區聯動

拓展區。構建以玉林、貴港、崇左等3市為向海經濟拓展區,依托毗鄰核心區的區位優勢,加強與核心區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產業聯動發展,促進產業鏈條延伸、集群發展、融合發展,有序拓展向海產業空間。玉林市以龍潭產業園為重點,加快港產城融合向海發展,建設“兩灣”產業融合發展先行試驗區、重點金屬新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產業基地。貴港市重點提升做實珠江—西江經濟帶,促進產業江海聯動,建設珠江—西江經濟帶核心港口城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城。崇左重點推動產業邊海聯動、山海協作,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現代化南疆國門城市。

輻射區。構建以柳州、桂林、梧州、百色、賀州、河池、來賓等7市為向海經濟輻射區,承接核心區、拓展區產業向內陸腹地延伸擴張,輻射帶動腹地特色產業向海開放發展,打造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功能互補的全域產業聯動發展新格局。柳州市在引導和支持重點產業、重大物流向海發展、制造業“走出去”上作示范,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樞紐節點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桂林市加快對接湘桂經濟走廊建設,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向海發展,打造桂粵湘黔四省區產業合作交流平臺。梧州發揮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和中轉港口的樞紐作用,依托桂東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建設珠江—西江經濟帶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廣西“東融”樞紐門戶城市。賀州市積極推動桂東海鐵聯運班列常態化,擴大與沿海地區聯動發展,建設廣西“東融”先行示范區。百色市加快沿邊開放開發,建設桂滇黔三省區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新時代沿邊開發開放示范城市。河池推動產業山海協作,建設國家生態與大健康產業深度融合試驗區。來賓市建設珠江—西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重要支點,打造廣西內陸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新高地。

第三節 四帶支撐

沿海經濟帶。以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的臨海(臨港)產業園區為支撐,培育海洋經濟全產業鏈發展,形成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點打造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能源、醫學制藥、林漿紙等臨海(臨港)產業集群;升級發展海洋漁業;做大做強濱海旅游業;培育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等戰略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涉海金融、海洋信息服務、港航物流貿易等現代海洋服務業。

西部陸海新通道經濟帶。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為牽引,加強與沿線省區市產業互動和開展國際產能合作,促進通道與產業融合發展,打造通道重要節點樞紐,培育西部陸海新通道經濟帶。實施通道產業融合發展行動,重點發展現代商貿、國際貿易、跨境電商、臨港工業等。深化與中西部地區產業合作,加強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聯動,支持通道沿線省(區、市)在廣西建設臨海、沿江、沿邊產業園,形成一批具有較強規模效益和輻射帶動作用的特色產業集聚區。協同湘桂經濟走廊,推進長江經濟帶沿江省份在北部灣經濟區共建經濟園區、出口加工基地。

邊海聯動經濟帶。統籌百色、崇左、防城港沿海沿邊協調發展,依托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打造邊海聯動經濟帶,實現以海帶邊、以邊促海。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和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在大宗商品集聚流通轉運等方面優勢,完善邊海物流體系,推動邊海貿易政策融通,建設一批進出口加工基地、國際產能合作基地、商貿服務基地,扶持壯大邊海特色產業。立足少數民族文化特色,促進邊境地區與濱海地區旅游業聯動發展。完善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功能,壯大邊貿商品落地加工業和口岸物流業,發展農林產品、礦產品、電子產品加工以及裝配配套組裝等特色產業,加快邊境貿易轉型升級。

桂東向海經濟帶。賀州、梧州、玉林等桂東地區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東融”步伐,大力發展沿江臨港產業,全面提升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廣西東融先行示范區(賀州)、“兩灣”產業融合發展先行試驗區(廣西?玉林)等園區平臺產業承接能力,打造桂東向海經濟帶。以電子信息、汽車、機械制造、可再生能源、輕工家電、現代紡織、高端家具等產業為重點引進一批制造業項目,強化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車、智能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接,吸引大灣區企業到廣西布局產業鏈重要環節,參與構建區域性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加快建設連接東盟與大灣區的橋梁和樞紐。

第四章 構建現代向海產業體系

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抓創新、創品牌、拓市場”的發展思路,加強陸海產業鏈供應鏈對接整合,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形成一批向海發展的主導產業聚集區,構建具有廣西特色的現代向海經濟產業體系。

第一節 升級發展海洋產業

海洋漁業。積極推進“藍色糧倉”和“海洋牧場”工程,加快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支持建設一批標準化池塘、工業化循環水養殖、深海抗風浪網箱生態養殖、養殖工船等產業化示范基地和深遠海大型養殖設施基地。積極推動南珠產業發展,建設南珠產業標準化示范基地。推進現代漁港經濟區建設,建立輻射周邊省份和東盟國家的區域性特色海產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冷鏈物流中心和水產品交易市場,培育海水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區域特色品牌。探索海洋漁業養殖與海上風電融合發展新模式。鼓勵發展休閑漁業和遠洋漁業。

海洋交通運輸業。拓展海運網絡體系,穩定加密北部灣港至天津、日照、上海、廣州等重要港口航線,常態化開行與重慶、四川、云南、貴州、甘肅等省(市)班列,推動與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集裝箱運輸航線合作。依托腹地貨源市場,加快發展東盟航線,大力拓展非洲、南美、北美、歐洲、中東、南亞等遠洋航線。強化海陸運輸資源整合,加強北部灣港與南寧、柳州鐵路港以及南寧、北海、桂林、柳州空港聯動發展。

海洋旅游業。加快北部灣國際濱海度假勝地和北海郵輪母港建設步伐,推動建設一批高檔次、精品級濱海度假設施和度假酒店群,積極推進北海銀灘、潿洲島和防城港江山半島、欽州三娘灣等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加快拓展濱海腹地旅游帶,培育北部灣休閑度假游、中越邊關跨國風情游、海上絲路郵輪游等特色精品旅游線路,建設廣西邊海國家風景道。培育一批宜居宜業宜游濱海特色小鎮(海島),推動休閑度假酒店、“漁家樂”改造升級和品牌化、連鎖化經營。大力發展濱海和海上體育運動產業,鼓勵舉辦和引進國內外高水平賽事,打造一批泛北部灣海岸線體育旅游精品路線和戶外休閑運動品牌。

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業。推進大型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裝備制造保障基地建設。加快深遠海資源開發,推動建設海洋牧場多功能平臺,引進深遠海養殖、冷鏈運輸加工等漁業裝備示范應用產業鏈,發展養殖工船、大型深水智能網箱等新型海洋裝備。優先發展深海油氣礦產資源開采平臺散裝部件裝備制造產業,加快打造具有區域性國際競爭力的北部灣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和南海資源開發綜合保障基地。

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優化海洋生物產業空間布局,推動海洋微生物、海水螺旋藻、抗癌藥用活性成分、鱟試劑、藥用南珠等海洋生物資源成果的孵化、轉化,構建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研究和開發平臺。建設面向東盟市場的現代醫療器械與設備電子貿易平臺,打造北部灣海洋生物醫藥產業聚集區,加快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建設。推動內陸與沿海生物制藥企業合作,開展新型海洋生物制藥產品及產業化示范研究,扶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洋生物制藥及生物制品領軍企業。

海洋能源及環保產業。扶持海洋油氣礦產勘探業發展,探索建設大洋深海油氣礦產資源加工基地。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支持北部灣海域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海上風電,以海上風電產業集群和海上風電產業園為核心,帶動風電裝備制造全產業鏈及海上風電服務業集群發展,培育“海上風電+”融合發展新業態。推動深遠海海上風電技術創新,開展深遠海海上風電平價示范項目建設。探索推進潮汐能發電、潮流能和波浪能示范。探索推進海上風電能源島建設示范。安全高效發展核電,推進岸電及節能設施建設。著力打造面向東盟的北部灣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加強海洋碳匯生境營造,開展海洋碳匯綜合利用發展模式研究和技術研發,探索推進海洋碳匯交易,深化藍碳國際合作。發展綠色循環的海洋生態經濟,科學合理布局海洋環保產業。

海水綜合利用業。大力發展海水直接利用,結合沿海臨港工業區建設以及沿海電力、化工、鋼鐵等重點行業新建和改擴建項目,積極推進和擴大以海水作為工業冷卻水循環利用。結合海島及濱海旅游區開發建設需求,推動海島海水淡化工程落地。延伸海水化學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鏈,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和產品附加值。

現代海洋服務業。積極培育和引入涉海金融服務市場主體,開發涉海金融貸款、保險、租賃等產品與服務。建立面向東盟的國際物流基地,積極開展保稅、國際中轉、國際采購分銷、配送等物流服務業務。積極提升航運服務業水平,構建現代航運服務業體系,打造航運服務業集群。加快廣西“智慧海洋”工程和海洋大數據中心建設,打造面向東盟、輻射西南的數字經濟集聚區。

專欄1:海洋經濟發展重大項目

海洋漁業。加快防城港市白龍珍珠灣海域、北海市銀灘南部海域、欽州三娘灣海域和北海冠頭嶺西南海域精工南珠等4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升級改造北海營盤、北海南澫、欽州犀牛腳、防城港企沙等4個中心漁港,支持中心漁港經濟區建設。支持建設和升級改造廣西現代漁業種業示范園(核心區)、中國—東盟海洋水產種業研發基地、南美白對蝦遺傳育種中心、國家級馬氏珠母貝原種場和國家級近江牡蠣原種場。支持實施現代化海洋牧場及漁業一體化產業園、北部灣金鯧魚現代產業園、現代都市休閑漁業示范園、桂臺現代農漁業合作雙創園等項目。大力發展休閑漁業,鼓勵市場主體積極參與民俗漁村、休閑漁業示范基地等漁業文化設施建設,加快創建海洋漁業名優名牌和地理標志。

海洋戰略新興產業。支持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北海)產業園暨中華鱟海洋生物產業基地、黑珍珠海參活性成分提取及成果轉化、海水螺旋藻高值化綜合開發利用等建設,支持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建設。支持中船欽州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北海南洋船舶海工裝備綜合體建設。重點推進廣西北部灣海上風電基地建設及海上風電裝備、深遠海網箱養殖平臺、智能水下機器人等項目。打造“北部灣海上風電+”等融合發展新業態。

現代海洋服務業。推進北海鐵山港泛洲CFS項目、北港欽州新通道聯運中心、北海集裝箱物流平臺、中遠海運欽州保稅港區物流樞紐項目、中谷欽州集裝箱多式聯運物流基地、防城港東灣物流園區等項目建設。推進南寧國際鐵路港、玉洞交通物流中心、中新南寧國際物流園、柳州鐵路港、柳州官塘多式聯運基地、桂林西物流中心、玉林鐵路港、南寧綜合保稅區和憑祥綜合保稅區物流園等重點陸港物流項目建設。支持建設北部灣—東盟農副產品分撥中心、東興冷鏈物流中心、廣西北部灣國際生鮮冷鏈園區等物流基地。支持建設北部灣(防城港)國際航運貿易綜合金融服務大數據平臺;組建北部灣航運交易所;發展融資租賃、保稅物流、航運金融等服務,支持邊境金融服務業發展。加快北部灣港口岸指定監管場地建設,推進通關便利化行動。推進鋁礦、原油、鋼材、木材、糧食、生鮮、糖、棕櫚油等精深加工,延伸大宗商品產業鏈和價值鏈,推動加工貿易產業一體化和高級化發展。支持建設欽州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等。

海洋信息業。實施廣西“智慧海洋”工程,重點建設廣西北部灣海洋立體觀測網和廣西海洋大數據中心。依托“北港網”,加快推進智慧港口建設,建設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無紙化、對外“一站式”服務平臺,加快推進欽州港海鐵聯運信息互聯互通。

第二節 做大做強臨海(臨港)產業

依托北欽防一體化戰略,以港口和臨海產業園區為支點,以精品化、鏈條化、集群化為目標,開展關鍵產業鏈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加強產業統籌布局和分工協作,打造高端金屬新材料、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等多個“三千億級”產業集群,形成造紙、輕工紡織、綠色食品、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多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充分發揮北海、欽州、防城港市的比較優勢,強化分工合作、錯位發展。北海市重點發展智能終端及新型顯示為主的電子信息、丙烯深加工為主的精細化工、不銹鋼制品為主的新材料及造紙、光伏玻璃等產業。欽州市重點發展乙烯及芳烴為主的石油化工、新能源材料、高檔紙板為主的造紙、海洋裝備為主的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防城港市重點發展中高端鋼制品為主的冶金和鋁銅鎳加工為主的有色金屬精深加工、核能為主的新能源、大豆菜籽加工為主的糧油加工、跨境產品精深加工為主的加工貿易等產業。支持北海、欽州、防城港市大力發展以數字經濟為主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專欄2:臨海(臨港)產業重大項目

北海市重點推進惠科電子產業新城、中國電子北部灣信息港項目,打造北海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欽州市重點推進中石油廣西石化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華誼欽州化工新材料一體化基地、恒逸高端化工化纖一體化項目、中偉新材料南部(欽州)產業基地、國投欽州發電三期工程、欽州修造船和海工裝備制造基地、中船欽州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基地、遠景欽州智慧能源產業基地等項目建設,打造欽州化工新材料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基地。

防城港市重點推進鋼鐵基地、生態鋁工業基地、盛隆冶金、澳加糧油、華立東興邊境深加工產業園區等項目建設,打造防城港冶金新材料產業基地。

玉林市依托龍潭產業園,重點推進華友鈷業70 萬噸鋰電新能源材料一體化產業基地、柳鋼中金不銹鋼高端制品、正威廣西玉林新材料產業城等項目建設。

第三節 培育發展通道產業

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對沿線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加強與沿線省區市產業互動合作,促進通道與產業融合發展。積極在通道沿線布局特色產業,推進南寧東部產業新城建設,形成一批具有較強規模效益和輻射帶動作用的向海特色產業集聚區,增強通道集聚能力。

依托沿線城市國家物流樞紐,加快資源要素聚集,拓展交易結算、數據信息、商務服務、貿易會展、科技研發、旅游文創等服務業態,聯動沿線產業園區、邊境經濟合作區等,強化貿易產業服務功能,吸引現代商貿、國際貿易、跨境電商、高端制造等產業聚集發展,打造若干樞紐經濟區,引導構建創新要素聚集區。強化北部灣港航運和資源集聚功能,提升現代航運經濟發展水平。強化南寧臨空經濟示范區示范帶動作用,形成以航空運輸為基礎、航空關聯產業為支撐的高端產業體系。調整優化南寧、柳州、桂林等區內腹地產業結構,做大做強現代工業,培育以高新技術為主的電子信息、汽車制造、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發展有色金屬、清潔能源、環保產業等優勢特色產業。提升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發展金融市場。

規劃建設平陸運河經濟帶,有效溝通西江經濟帶與北部灣經濟區,優化整合海洋運輸與內河運輸,推進海陸產業聯動、海陸空間銜接,推動沿線地區形成完善的集工業、生態、旅游、商貿、文化、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經濟增長極,促進廣西向海產業擴容。支持南寧規劃建設平陸運河臨港產業園,推動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沿線經濟帶。

推進與西南、中南其他省份合作,強化平臺建設。鼓勵各省區在廣西沿海沿邊地區發展“飛地經濟”,重點推進川桂國際產能合作產業園、百文園區、桂黔園區、深百產業園、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梧州)、粵桂扶貧協作區等省際合作經濟園區建設。

第五章 實施科教興海戰略

貫徹落實科教興海戰略,推動海洋領域面向東盟開展科技創新合作,依托目前廣西海洋科技資源,整合優勢力量,圍繞完善海洋科技創新體系、提升海洋教育水平、打造海洋科技人才高地等方面,打造強大海洋科技核心,推動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一節 完善海洋科技創新體系

打造科技創新載體。支持建設一批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中試平臺等向海產業科研平臺。推進涉海企業創新孵化服務中心平臺建設。積極引進國家級科研院所和“雙一流”高校在區內設立新型研發機構。加快推進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中國—東盟國家海洋科技聯合研發中心)建設,將北海海洋產業科技園區打造成為我區海洋科技創新基地。聯合區內外科研力量,建立海洋領域自治區(重點)實驗室。發揮北部灣區位優勢,爭取國家支持建設北部灣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

培育科技創新主體。圍繞培育向海經濟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加強海洋科技創新企業入桂工作,推進涉海項目、海洋高科技企業入桂招商。支持涉海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推進骨干企業智能工廠建設,推動領軍企業在海洋領域產業鏈協同創新與產業孵化集聚創新。加快多元化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逐步打造階梯型孵化體系,以企業孵化器、專業科技園等方式培育和扶植高新技術中小企業開展自主創新,打造向海經濟創新示范產業鏈。

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以廣西向海經濟發展對科技創新的重大需求為導向,整合優勢科研力量開展海洋裝備制造、新型功能材料、生物醫藥、海洋漁業等方向的關鍵科學技術攻關。開展生態鋁新材料、鋼鐵新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著力突破海洋生物資源精加工技術和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支持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海產品保鮮和精深加工技術研發。

第二節 提升海洋教育發展水平

優化海洋教育資源配置,規劃建設綜合性海洋大學,支持區內高校設立涉海專業學科和院系,拓展海洋專業門類,增設涉海職業技能實訓基地,提升海洋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質量。鼓勵沿海三市建設以海洋專業為主的中等職業學校。加強區內科研院所與涉海院校開展學科共建,支持區外涉海高校在區內建立涉海教學、實習和科研基地,培養高層次海洋人才。開展海洋教育國際合作交流,支持區內高校與東盟國家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聯合實驗室,開展合作辦學、提升辦學質量。

第三節 打造海洋科技人才高地

以廣西向海產業轉型升級遇到的技術需求為導向,繼續實行八桂學者、廣西國內外高層次和創新人才引進、港澳臺英才引進計劃等自治區重大人才引進項目,積極引進從事涉海產業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和技能攻關的高端領軍人才。依托區內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積極培養涉海高素質人才。開辟服務高端人才綠色通道,落實“人才服務綠卡”政策待遇,建立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依托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中國—東盟人才資源開發與合作廣西基地、中馬北斗應用聯合實驗室等創新平臺,持續實施“東盟杰出青年科學家來華入桂工作計劃”,加強與東盟國家開展雙多邊海洋人才資源的合作開發。

第六章 推進向海通道互聯互通

堅持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為牽引,抓住廣西列入全國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的契機,接斷點、通堵點、連網絡,加快形成海陸空一體交通網,打通通江達海關鍵節點,構建海鐵+江海聯運新格局,打造西部地區面向東盟最便捷的國際貿易大通道。

第一節 打通陸海通道

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大能力主通道建設,暢通西線通路、擴能中線通路、完善東線通路,全面打通公路瓶頸路段,大幅提升以鐵路為骨干、高等級公路為補充的干線運輸能力,加快建成貴陽至南寧高速鐵路,開工建設黃桶至百色鐵路南昆鐵路百色至威舍段增建二線、黔桂鐵路增建二線等重大項目,加快G80 廣昆高速百色至南寧段、G75 蘭海高速公路重慶至南寧段、G72 泉南高速公路廣西段等擴容建設。暢通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通道,重點推進南寧至深圳高速鐵路、柳州至廣州鐵路、黔桂鐵路復線改造工程、南寧經玉林至珠海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

加快陸路跨境通道建設,推進連接憑祥、東興、龍邦等口岸鐵路建設,建成南寧至崇左至憑祥鐵路,有序推進文山至防城港等鐵路建設。加快建設南寧國際空港綜合交通樞紐、中新南寧國際物流園、南寧國際鐵路港、柳州鐵路港等樞紐項目。

大力發展海鐵聯運,穩步擴大川桂、渝桂等海鐵聯運班列規模,推動隴桂、陜桂等直達班列穩定開行,逐步實現西部省份全覆蓋并延伸至中部地區,推動海鐵聯運班列與中歐班列、長江航運、西江航運銜接。

第二節 聯通江海通道

加快重點航道和通航設施建設,開工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聯通西江航運干線與北部灣港口,形成通江達海的新通道。建設南寧至貴港3000噸級、來賓至桂平2000噸級、柳州紅花樞紐至石龍三江口Ⅱ級航道工程、桂江航道工程(馬江至蓮花大橋段)、右江航道整治工程(兩省界—百色)等航道。

第三節 暢通空港通道

推進空港出海通道建設,全面提升面向東盟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樞紐功能和集疏運能力。加快建設南寧臨空經濟示范區,積極開辟面向東南亞和國內主要城市的全貨機航線,建設面向東盟的門戶樞紐和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加快構建以航空物流、航空維修制造、臨空高新技術、臨空商務、國際貿易等為支撐的臨空產業體系。

第四節 建設北部灣國際門戶港

對標國際一流港口,優化港區資源整合與功能布局,提升碼頭、航道設施能力及智能化水平,建設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打造成為國際樞紐海港。持續推進國際航運物流樞紐能級提升等重大工程,加快推進專業集裝箱碼頭、大型散貨碼頭、深水航道、江海聯運碼頭等港航設施建設。加強北部灣港與南寧國際鐵路港、柳州鐵路港等陸港以及南寧、貴港等西江內河港口聯動發展。加快建設欽州—北海—防城港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南寧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柳州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推進桂林、東興(防城港)、憑祥(崇左)等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以及百色、玉林等重要物流節點建設,建設南寧國際航空物流樞紐、機場保稅物流中心,織密面向東盟等國家(地區)國際航線網絡,強化海港、陸港、空港物流樞紐聯動發展,構建跨省跨境供應鏈。加強北部灣港碼頭、泊位、航道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北部灣港智慧港口、綠色港口。

專欄3:向海通道重大項目

陸海通道建設:建設黃桶至百色、柳州經梧州至廣州、岑溪至羅定等普速鐵路;推動南防鐵路欽州至防城港段增建二線等既有線擴能改造。建設湖南城步經南寧至峒中、貴陽經南寧至北海、南寧經玉林至廣東珠海、崇左至愛店口岸、鹿寨至欽州港等高速公路;改擴建蘭海高速公路欽州至北海段、廣昆高速公路南寧至百色段等項目。建成貴陽至南寧高鐵、南寧至崇左鐵路,建設防城港至東興鐵路,開工建設南昆鐵路百色至威舍段增建二線、黔桂鐵路增建二線,加快推進南寧經桂林至衡陽高鐵、涪陵至柳州鐵路、云桂沿邊鐵路、湘桂鐵路南寧至憑祥段擴能改造、南寧鐵路樞紐南環線外移等項目前期工作,規劃研究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雙層集裝箱運輸通道。

空港通道建設:建成南寧機場改擴建工程(第二跑道)、南寧吳圩國際機場國內公共貨站二期、南寧機場T3 航站樓、桂林機場T1 航站樓改擴建、百色機場改擴建、新建防城港機場、賀州機場、貴港桂平機場等項目,適時啟動北海新機場前期工作。

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建設:建設欽州港大欖坪南作業區7—18 號集裝箱泊位、大環作業區17—19 號泊位,建成20 萬噸級進港航道,推進南寧至欽州至防城港鐵路增建二線、欽港鐵路擴能、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二期、金鼓江疏港公路建設和大欖坪至三墩公路擴建。建設防城港赤沙1、2、6 號泊位、漁澫作業區泊位,加快30 萬噸級碼頭及進港航道、企沙鐵路支線電氣化改造建設。建設北海港北暮作業區7—20 號泊位及沙尾、石頭埠、啄羅作業區泊位和20萬噸級進港航道,研究布局30 萬噸級碼頭及航道,推進合浦至鐵山港、鐵山港至石頭埠和啄羅鐵路建設。

第七章 構建陸海一體生態保護新格局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從源頭控制污染,實施陸海統籌的污染聯防聯治,綜合治理流域海域;加強陸海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的整體化與系統化;加強海洋防災減災能力建設,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構建陸海一體的生態保護新格局。

第一節 加強陸海統籌污染防控

強化向海產業綠色發展管控。堅持陸海統籌、以海定陸,科學劃定并嚴格落實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和海洋兩空間一紅線,筑牢藍綠生態屏障。落實資源與生態管控政策措施,執行嚴格的生態準入制度。銜接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要求,科學引導區域產業布局,構建多層次資源高效循環利用體系,降低經濟發展的能耗水平和污染排放水平。推動向海產業集聚發展、綠色發展,支持涉海綠色技術創新體系與綠色產業鏈構建,推進現有臨海工業園區綠色生態化改造。

強化流域污染防治。完善水污染聯防聯控機制,落實河長制湖長制灣長制,持續實施重點流域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工程,深入推進黑臭水體整治、工業污染防治、生活污水治理、內河船舶水污染治理。開展重點流域水生態安全調查評估,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加強地下水監管。整治沿海排污口,調整優化排污口布局。實施北部灣入海河流綜合治理工程,強化西江、南流江、九洲江、欽江等重點流域環境治理。

強化海上污染物防治。實施重點海灣綜合整治,建立工業園區污染物動態監控體系,完善園區污染物處理設施建設,逐步實行工業廢水分類治理、臨海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后深海達標排放管道建設。加強船舶與港口污染管控,建立綠色船舶制度,完善海上污染防治機制。實施養殖污染管控制度,建立重點養殖功能區的養殖容量養殖環境監測與評估機制,探索制定養殖尾水排放標準,建立養殖尾水凈化處理與廢棄物清理機制,引導養殖尾水集中凈化處理達標排放或循環利用。

第二節 推進陸海統籌整治修復

加強流域水系與河湖濕地保護。構建以左江、右江、邕江、郁江、南流江、大風江、茅嶺江、欽江等獨流入海水系為主體的河流綠色生態廊道,推進水系生態廊道連通,加強對防城江、北侖河、欽江等重要江河源頭區、湖庫型飲用水源地等區域水土流失保護。通過圍墾濕地退還、濕地補水、污染防控,開展退化濕地的修復與綜合治理。加強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和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提升農田、農村集水區河段濱岸植被面源污染截留功能。建立生態流量管理制度,保證河流生態基流和生態需水量。建立健全河流湖泊休養生息長效機制,科學劃定河湖禁捕、限捕區域,重點水域實行禁漁期制度,開展增殖放流,促進水生生物資源種群恢復。

加快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與補償。強化生態修復的頂層設計,科學編制廣西海洋生態修復規劃。實施海洋生態預警監測等生態保護政策措施,加大海洋資源保護與修復投入,加快修復受損岸線、海灣、河口、海島和紅樹林、海草床、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堅持損害者付費、保護者受益原則,制定海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海洋生態保護補償標準、補償金使用監督等制度;統籌管理海洋生態賠償及補償費用;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完善市場化、多元化海洋生態補償機制。

探索建設生態經濟市場。探索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深入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公益訴訟。培育藍碳技術服務和藍碳交易等藍色經濟新業態,實施廣西海洋標準化碳匯監測,建立廣西海洋碳匯數據庫。積極參加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加快藍碳經濟體系的市場化發展。探索開展海洋生態經濟核算試點示范。

第三節 提升海洋防災減災能力

提升海洋防災數據服務能力。依托廣西海洋預報臺,加快建立覆蓋全區近海海洋生態預警監測網絡,高質量建設服務北部灣的海洋觀測網和預報中心。強化近岸海域精細化觀測預報能力,實現海洋觀測點對沿海重點城市、浴場、港口、航線、養殖區等重點保障目標和風暴潮影響典型岸段的精細化覆蓋。實現數據共享和預警信息及時互傳通報,拓寬海洋預報產品發布渠道,利用智慧海洋平臺,實現涉海部門信息共享。

加強海洋災害應急體系建設。推進海洋氣象保障服務能力建設,提升臺風、近海強對流、海霧、大風等災害的預報及臨近預警能力。修編自治區海洋污染應急預案,推進各級防治污染海洋環境應急能力建設,定期開展赤潮、風暴潮、海上溢油、核事故等災害應急演練。加強海洋應急救援保障體系,加快配套救援保障基地、救援船、救援裝備等。加強自治區、市、縣三級海洋觀測預報與防災減災隊伍和應急設備庫建設力度。加快協同能力建設,完善跨部門、跨區域聯動應急響應管理機制,配合推進區域自然災害應急救援中心和應急指揮平臺體系建設,確保各類應急隊伍統一調度、統一行動、統一保障。

專欄4:陸海一體生態保護重大項目

重點流域環境綜合治理和保護:漓江、南流江、欽江、九洲江等重點河流及重點支流開展水環境綜合治理和保護,實施工業源、生活源、養殖污染、農業面源等污染源整治,以及入河排污口整治和規范化建設、河道整治、城市內河整治、河流和湖庫的生態保護與修復等項目。

重點海灣綜合整治:茅尾海—欽州灣、廉州灣、防城港灣等重點海域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包含近岸海域入海排污口整治、臨海工業園區和市政污水處理后深海達標排放管道建設、海水養殖尾水治理、沿海禁養區海水養殖搬遷和拆除、沿海港口碼頭及船舶污染治理和化學品港口碼頭的化學品洗艙水污染治理設施建設等項目。

濱海濕地保護與恢復:實施珍珠灣、廉州灣、防城港灣、欽州灣、鐵山港灣等重要海灣實施紅樹林濱海濕地保護與恢復項目,包含加強紅樹林資源保護與修復,以及開展海岸帶生態保護修復、珊瑚礁生態恢復、海草床生態恢復、互花米草防控等具體項目。

海洋防災減災能力提升:建設海洋氣象觀測網,加快提升廣西海洋預報臺能力水平,開展海洋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服務,建設中國一東盟氣象防災減災南寧示范區,提升面向東盟的精細化海洋氣象監測預報預警能力。

第八章 加快向海全方位對外開放

立足區位優勢,向海謀開放、謀發展,深入推進 “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用好用活各類開放合作平臺,深耕藍海,深耕東盟,加快形成內聚外合、縱橫聯動的向海開放發展態勢。

第一節 加快向海開放國際間合作

利用海外資源和市場,拓展與東盟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往來與交流合作。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建立海外原料供保基地,加強國際供應鏈合作。以東興、憑祥、百色作為中國—東盟雙開放的前沿,加快邊境貿易創新發展,推進沿邊進出口加工基地、國際產能合作基地、商貿服務基地建設,發展面向東盟的加工貿易集群。

加速推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落地實施,與相關國家與地區探索“雙港雙園”發展模式。支持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向海發展,與國際企業合作共建境外海洋特色產業園區。支持沿海設區市申報國家級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重點推進境外合作園區提質升級。探索建立中國—東盟海洋產業聯盟,每年定期舉辦中國—東盟國家藍色經濟論壇,拓展提升中國—東盟礦業論壇。

第二節 加快向海開放地區間合作

深度對接長江經濟帶,加快在創新鏈、產業鏈、生態鏈等方面的全面合作,以對接發展本地產業鏈供應鏈為主攻方向,加強產業互動銜接,牽引帶動企業集聚向海發展,做大做強一批省際合作園區。

加強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持續開展“灣企入桂”等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專項行動,提升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廣西東融先行示范區(賀州)、廣西內陸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新高地(來賓)、“兩灣”產業融合發展先行試驗區(廣西·玉林)以及深百產業園、河池深圳巴馬大健康合作特別試驗區等園區平臺產業承接能力。

加強與海南自貿港聯動,完善桂瓊兩省(區)合作共建機制。積極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和海南自貿港的戰略銜接,加快推進開放平臺共享,深化港航、臨港產業、醫學、旅游、海洋漁業等產業合作。

第三節 加快向海開放合作平臺建設

加強兩國雙園、制造基地、特色產業園等開放平臺建設,推動國內國際產能、產業、資源、經貿等領域向海開放雙向合作。建設好中馬“兩國雙園”升級版;夯實廣西—文萊經濟走廊合作機制,加快標志性項目建設;提升完善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等平臺;持續推動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車工業合作區、中德(柳州)工業園、中國—東盟礦業產業園建設;推進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建設;加快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建設,做實中國(廣西)—文萊漁業合作示范區、泰國正大—廣西建工科技產業園、菲律賓亞聯鋼鐵廠等對外合作項目。

第九章 保障措施

第一節 加強組織領導

全區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發展向海經濟、推動海洋強區建設的重大意義,加強對向海經濟的領導和統籌協調。自治區海洋工作領導小組要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各地政府要建立健全向海經濟發展統籌協調機制,有效推進向海經濟發展規劃落地實施。自治區設立向海經濟專家委員會,強化對決策咨詢的智力支撐。支持行業協會、產業創新聯盟等組織發揮更大作用。加強與國家相關部委溝通銜接,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

第二節 創新發展機制

實行海域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探索出臺閑置用海回收處置管理制度;建立岸線有償使用制度,按差別化標準征收海域海島使用金;對多種用海方式融合發展海域實施分層出讓、海域使用金減免政策等方面開展創新改革。創新管理模式和實行稅收分成制度,探索建立飛地園區管理新機制。

第三節 強化政策支持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整合各專項資金中海洋相關支出方向資金,制定出臺向海經濟發展扶持政策,強化財政激勵和稅收引導。鼓勵投資者按市場化方式設立發展向海經濟類的投資基金,支持向海產業發展。研究制定廣西促進海洋經濟發展條例。爭取國家支持試點以北部灣港為離境港的啟運港退稅政策、爭取國家支持在北部灣經濟區擴大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范圍、爭取國家支持邊境貿易政策在北部灣港落地。

第四節 加強監測評估

開展規劃年度實施情況監測,推動各項工作落細落實。建立規劃動態調整機制,組織開展規劃中期評估,適時調整規劃目標任務。建立向海經濟生產總值統計核算指標體系和制度,開展廣西向海經濟運行監測與評估工作。

第五節 增強向海意識

將增強全民向海發展意識納入全區宣傳思想教育工作體系和精神文明建設體系。建立一批海洋科普與教育示范基地,普及海洋知識,加強涉海法律法規和有關海洋政策宣傳。以每年的“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等為載體,打造高品質海洋周、海洋節、開海節等海洋特色文化節慶活動。定期向公眾發布海洋發展報告、向海經濟指數報告和藍皮書。不斷增強全民現代海洋意識和向海發展意識,為發展向海經濟、建設海洋強區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附件1 規劃示意圖

備注:核心區包括南寧市、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拓展區包括玉林市、貴港市、崇左市,輻射區包括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百色市、賀州市、河池市、來賓市。

附件2 名詞解釋

向海經濟的基本含義是圍繞海洋而延伸的開放、開發、合作所開展的一切經濟活動的總和。是以海洋為依托、現代化港口為樞紐、向海通道為支撐,以海洋經濟、沿海經濟帶經濟、通道經濟(向海)為主體,以陸海統籌、江海聯動、山海協作為發展模式的開放型經濟。向海經濟產業包括海洋產業、臨海(臨港)產業、腹地向海產業、向海通道產業、境外經貿園區產業。

向海經濟的基本特征在空間屬性上,是利用海洋空間,依托海岸帶和向海通道不斷實現以陸帶海、以海促陸的陸海統籌的經濟發展系統;在資源屬性上,是向海要資源、向海要財富、向海要發展等目標導向下的涉海產業不斷優化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在開放聯系上,是以海洋為方向、以向海通道為紐帶的陸海雙向開放、合作共贏的新模式。

文件下載:廣西向海經濟發展戰略規劃(2021-2035年)12.15.doc

文件下載:

關聯文件:

    永久免费AV无码国产网站, 免费国产作爱视频网站, 国产乱码一卡二卡3卡4卡网站, 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 国产爆乳美女娇喘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