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依據
(一)出臺背景。
基礎測繪是為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提供服務的基礎性、公益性事業,是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數據和技術支撐。國家高度重視基礎測繪規劃的編制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2017年修訂)、《廣西壯族自治區測繪管理條例》(2019年修訂)明確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應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基礎測繪規劃。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我區搶抓用好新發展機遇,奮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的關鍵時期。新發展階段對基礎測繪提出了新要求。科學編制廣西基礎測繪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對統籌推進基礎測繪資源、裝備、科技和人才等建設,加快構建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全面提升基礎測繪在新形勢、新使命和新要求下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動國防建設現代化發展、服務自然資源資產化管理等工作中發揮好技術支撐作用具有重大意義。按照自治區人民政府工作部署,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組織編制了《廣西基礎測繪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該《規劃》是指導“十四五”時期廣西基礎測繪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二)出臺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2017年4月27日修訂);
2.《基礎測繪條例》(2009年8月1日施行);
3.《廣西壯族自治區測繪管理條例》(2019年7月25日修訂);
4.《全國基礎測繪“十四五”規劃編制指南》(自然資辦函〔2019〕1914號);
5.《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2015—2030年)》;
6.《中國共產黨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7.《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8.《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辦電〔2020〕36號);
9.其他有關上位規劃、規程規范和技術標準文件。
二、意見采納情況
《規劃》征求了57個相關單位的意見,包括14個設區市人民政府、35個自治區相關廳委辦局、8個測繪資質單位。其中,有14個單位回函有反饋意見、33個單位回函無修改意見。收集的反饋意見共計29條,其中采納26條,部分采納2條;不采納1條。
三、目標任務
(一)規劃目標。
《規劃》根據國家新發展階段對基礎測繪的新要求、我區高質量發展基礎測繪面臨的新任務、自然資源管理對基礎測繪的新需求、科技創新發展為基礎測繪帶來的新機遇,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測繪地理信息工作“兩支撐、一提升”根本定位,提出了“十四五”時期廣西基礎測繪發展的總體目標:到2025年,構建“一張網、一實景、一底座、一體系”,實現“兩支撐”的基礎測繪高質量服務保障新格局。基礎測繪資源極大豐富、自主創新能力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高,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取得突破,縱向統籌、橫向協同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基本建成,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國防建設持續提供高精度、高適應性的基礎測繪支撐與服務。在總體目標指導下,提出了構建全區新一代測繪基準一張網、建設統一的實景三維廣西、構建全區時空數據底座、構建全區新型基礎測繪服務保障體系、實現全區基礎測繪服務保障兩個支撐等5個規劃目標。
(二)規劃任務。
圍繞“十四五”時期基礎測繪規劃目標,《規劃》提出強化資源建設,筑牢發展根基,全面做好基礎地理信息要素保障;強化公共服務,保障政務民生,助力各行業各領域協同高效管理;強化科技引領,聚焦自主創新,構建技術密集型服務保障新體系3方面10項規劃任務。
四、主要內容
《規劃》共分為發展現狀與需求、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和保障措施四章、十四節內容。
(一)明確了規劃發展目標。
發展目標是對我區今后5年基礎測繪發展方向的高度凝練,因此,總體目標的設置應與后續主要任務緊密結合,對主要任務完成后分項實現的目標進行總結,凝練提出規劃總體目標。在目標確定時,重點從體現國家新發展階段對基礎測繪提出的新要求、體現我區高質量發展對基礎測繪提出的新任務、體現自然資源管理對基礎測繪提出的高需求、體現科技創新發展為基礎測繪帶來的新機遇四個方面進行需求總結,提出了“十四五”時期廣西基礎測繪構建“一張網、一實景、一底座、一體系”,實現“兩支撐”的基礎測繪高質量服務保障新格局全面形成的發展目標。
(二)明確了規劃主要指標。
主要指標的設置按照約束性和預期性并重原則,一方面落實自然資源部提出的“十四五”期間全國基礎測繪指標,另一方面結合廣西實際情況,共設置了9項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7項,預期性2項。在規劃指標設置中著重考慮幾個方面:一是全面性和發展性。指標涵蓋基礎測繪要求的測繪基準、基礎航空攝影和基礎地理信息三方面相關內容,同時面向實景三維、新型基礎測繪等新要求提出明確指標,此外本著發展創新的眼光,對部分在未來“跳一跳”可能實現的內容也提出了指標要求;二是充分落實自然資源部對基礎測繪的規劃要求。認真對照《“十四五”全國基礎測繪規劃》(征求意見稿)對省區基礎測繪提出的指標,對其中的定量化指標進行積極響應,如豐富2米格網DEM、基本完成全國地級以上城市三維模型建設等;三是充分切合廣西發展實際需求。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廣西基礎測繪發展指標,如全區2-3米分辨率影像更新周期2個月,以更好服務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資源管理。
(三)明確了規劃主要任務。
主要任務即具體要開展的工作、達成的能力,并提出具體的可量化指標,既是對總體目標的任務細化,也是對后續選擇重點規劃項目、開展工程建設的重要指導參考。在進行主要任務規劃時,一是要體現國家發展戰略要求,服務于自治區黨委、政府中心工作;二是要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針對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地理信息需求,整體謀劃、統籌部署,既要立足實際,能夠達成,又要具有相對的前瞻性和創新性,而非簡單任務的量化堆砌;三是做好與“十四五”全國基礎測繪規劃和自治區“十四五”規劃綱要主要目標、任務和重點工程的有機銜接。根據以上要求,《規劃》分三節提出了“強化資源建設,筑牢發展根基,全面做好基礎地理信息要素保障”“強化公共服務,保障政務民生,助力各行業各領域協同高效管理”“強化科技引領,聚焦自主創新,構建技術密集型服務保障新體系”等三大重點任務,并分10個小節對三大重點任務進行了細化。
(四)明確了規劃重大工程。
重大工程、重點項目是落實規劃任務、推進規劃實施的重要抓手。在確定重點項目時既要考慮項目的必要性,也要考慮項目的可行性,同時,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注重與區自然資源廳和相關直屬部門的對接和溝通,通過召開研討會、征求意見會、調研座談等方式,經過多次修改、調整,最終確定“十四五”時期我區基礎測繪工作擬開展的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在文本形式上,重大工程以專欄的表現形式穿插在規劃文本的主要任務之后,包括六大工程、19個專題項目。其中,六大工程分別是:“工程一:陸海測繪基準體系完善與維護工程”“工程二:遙感影像統籌獲取和應用工程”“工程三:陸海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建設與更新工程”“工程四: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工程”“工程五: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工程”和“工程六:科技創新及自主裝備體系建設工程”。
五、涉及范圍
《規劃》所涉及范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行政區域,包含所含陸域、海域范圍。
六、執行標準
《規劃》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基礎測繪條
例》《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2015—2030年)》《中國共產黨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及上級管理部門有關法律、規定和要求。
七、注意事項
(一)強化規劃的銜接和落實。全區各市縣自然資源部門要做好本級規劃的編制,做好與《規劃》的銜接,將《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工程分解落實到本級規劃中,確保《規劃》的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落實到位。
(二)做好規劃的組織實施。做好《規劃》實施的組織、協調、督導等工作,保障規劃目標、重點任務、重大工程落實落地。做好規劃實施的年度計劃和經費預算,嚴格按照規劃目標和進度安排,有序推進重大行動和重大工程的實施。
八、關鍵詞詮釋
基礎測繪:基礎測繪是為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地理信息的基礎性、公益性事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基礎測繪的主要任務是建立全國統一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進行基礎航空攝影,獲取基礎地理信息的遙感資料,測制和更新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和數字化產品,建立、更新基礎地理信息系統。
測繪地理信息“兩支撐、一提升”定位: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各行業需求,支撐自然資源管理、服務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提升測繪地理信息工作能力和水平。
其它名詞解釋詳見《規劃》附件《名詞解釋》。
九、惠民利民舉措
《規劃》提出為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平安廣西建設等提供基礎測繪保障的惠民利民舉措。具體如下:
(一)為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基礎測繪支撐。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根據《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定》要求,重點在服務鄉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等方面提供基礎測繪服務。加強農村地區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建設,提升影像覆蓋頻次,重點提升高精度地理信息數據覆蓋面和現勢性,助力鄉村規劃、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等工作開展。探索遙感、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大數據等技術在精準農業、智慧農業、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等領域的應用,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廣西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基礎測繪服務保障。
(二)為平安廣西建設提供基礎測繪支撐。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圍繞平安廣西建設目標,重點服務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新時代興邊富民、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國防建設等工作,加強邊境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等平安廣西建設重點地區的空間基礎設施和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建設,為提升各級政府應急管理能力、提高強邊固防信息化水平提供地理信息支撐,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
十、新舊規劃差異
《規劃》與《廣西基礎測繪“十三五”規劃》相比,主要差異為: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機構改革方案》,我區整合原自治區國土資源廳、測繪地信局和相關部門職責,新組建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統一行使自然資源“兩統一”職責,新體制下,基礎測繪工作定位、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都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在規劃中都有所體現,一是基于新發展階段測繪地理信息工作“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各行業需求,支撐自然資源管理、服務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提升測繪地理信息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定位,提出了構建“一張網、一實景、一底座、一體系”,實現“兩支撐”的基礎測繪高質量服務保障新格局目標。二是強化按需測繪,緊密圍繞我區發展戰略、重點工作、各行業需求謀劃基礎測繪工程。三是強化工作統籌,在橫向上,要將基礎測繪工作放在自然資源管理全鏈條中整體把握,從縱向上,要樹立全區基礎測繪工作“一盤棋”思想,推動自治區、市、縣三級基礎測繪管理工作協同,加強數據和技術共享,統籌推進全區基礎測繪事業跨越式發展。
十一、???特色亮點
(一)夯實發展根基,扎實穩步推進基礎性工作。《規劃》牢牢把握基礎測繪的基礎性、公益性要求,準確把握“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各行業需求,支撐自然資源管理、服務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提升測繪地理信息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根本定位,立足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國防建設對基礎測繪新需求,持續做好強基礎、利長遠的工作:一是優化測繪基準,構建陸海統一、動態高精、自主可控的新一代測繪基準“一張網”,全面提升我區測繪基準精度和服務能力;二是豐富數據資源,緊盯實際需求,開展東盟地區、邊境地區、近海海域和內陸水體等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建設,補齊數據資源短板;三是提升數據活力,提高全區多分辨率航空航天遙感、數字線劃地圖、精細化數字高程模型等基礎地理信息資源更新頻次。
(二)強化工作統籌協同。《規劃》堅持全區基礎測繪工作“一盤棋”,提出建立“縱向統籌、橫向協同”基礎測繪管理運行機制,縱向上,推動自治區、市、縣三級基礎測繪工作協同,統籌規劃與實施,并在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中具體部署:一是在“優化陸海測繪基準,構建北斗定位服務體系”中“統籌推進自治區、市、縣三級協同開展測繪基準體系運維”;二是在“豐富陸海時空信息資源,強化資源供給服務能力”中“探索建立自治區、市、縣三級協同數據采集、更新機制和技術體系”;三是在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和實景三維廣西建設中,均對統籌規劃、協同實施進行了要求。在橫向上,要將基礎測繪工作放在自然資源管理的全鏈條中整體把握,突出在自然資源管理業務中的基礎支撐作用和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服務功能,與土地、地質礦產、國土空間規劃、林業等業務做好集成與分工,發揮自身成熟的技術體系、標準體系、定位空間位置、描繪空間關系等方面的獨特優勢,打破技術工作和業務工作之間的藩籬,為自然資源管理提供精準服務保障。
(三)突出創新驅動。《規劃》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基礎測繪發展。加強測繪領域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和平臺建設,加大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高新技術在基礎測繪領域的集成創新與應用,統籌實景三維廣西建設、構建新型基礎測繪體系:一是持續推進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工作,探索建立具有廣西特色的基礎地理實體產品體系,構建集數據生產、建庫、更新、按需應用和質量控制的全流程技術體系,探索構建自治區、市、縣三級協同測繪的生產組織模式,創新“一庫多能、按需組裝”的服務模式,逐步實現基礎測繪由數字化向智能化轉型升級;二是按照“統籌規劃、分級投入、上下協同、分步實施”的建設策略,開展全區地形級實景三維和全區設區市、縣建成區及重點區域城市級實景三維建設,建立并逐步完善基于實景三維的應用服務體系,為數字廣西、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和自然資源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提供二三維一體空間基底。
(四)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在落實“兩支撐”中實現改革發展。《規劃》緊貼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需求,充分發揮基礎測繪技術、數據、裝備、人才等優勢,深化基礎測繪成果應用服務:一是主動融入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大格局,為我區“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為推動我區產業振興、鄉村振興、科教振興、平安廣西建設等提供空間基準、數據底座和專題產品,通過精準、豐富、動態、專業化的技術和產品服務,持續向各行業提供高質量基礎測繪成果和技術支撐;深度融入自然資源全流程業務體系,加快資源整合,以更加精準、適用、個性化的測繪地理信息支撐服務助力自然資源精細化保護利用管理;二是全面深化全區基礎保障支撐能力,建立結構更加合理穩定的測繪人才隊伍,構建自主完備的技術裝備體系,同時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和質量管理體系的構建。
文件下載:
關聯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