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加快建設海洋強國重大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重要講話精神,加快發展向海經濟,推動海洋強區建設,2019年12月19日,《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向海經濟推動海洋強區建設的意見》印發實施。
一、總體目標
到2022年,向海經濟活力明顯增強,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初步形成。海洋經濟對全區經濟增長貢獻率達10%;以海洋經濟、沿海經濟帶經濟、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經濟為主體的向海經濟總產值達到4600億元,占全區GDP比重達20%。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到2025年,向海經濟實現跨越發展,向海經濟空間布局趨于合理,海洋產業體系支撐帶動作用突出。海洋經濟對全區經濟增長貢獻率達15%;以海洋經濟、沿海經濟帶經濟、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經濟為主體的向海經濟總產值達到7000億元,占全區GDP比重達25%。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保持先進水平。
到2035年,基本建成向海經濟發達、陸海協同一體化、科技創新水平顯著提高、海洋生態優良、文化先進、治理高效的海洋強區。以海洋經濟、沿海經濟帶經濟、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經濟為主體的向海經濟總產值達到15000億元以上,占全區GDP比重達40%以上。
二、重點任務
一是拓展向海經濟發展空間。在構建我區向海經濟發展空間格局上,突出沿海為中心,內陸功能向海延伸,沿江、沿邊兩翼齊飛的新格局。形成加快北欽防一體化深化發展,統籌沿海沿江沿邊協調發展,促進內陸地區向海發展的三大空間格局構建主體框架。
二是加快向海全方位對外開放。積極推進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突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作用,努力打造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門戶港,大力推動海港口岸開放和建設,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建成“向海”全方位開放通道。
三是健全向海經濟現代產業體系。主要是通過加強海洋資源綜合開發,推動打造綠色臨海(臨港)產業體系形成,加快海洋漁業、海洋文化旅游、海洋交通運輸、海洋化工等海洋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培育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海洋生物醫藥、海水綜合利用、海洋能源及環保產業等海洋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海洋現代服務業等政策措施,全面形成我區向海經濟現代產業體系。
四是推動陸海協同科技創新。主要提出發揮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中試平臺等向海產業創新和孵化轉化平臺等平臺協同創新作用,加快海洋科技成果產業化。全力打造科技人才集群,大力支持北部灣大學和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建設,打造海洋科技人才新高地。實施向海經濟創新發展試點示范,探索建立“一帶一路”向海經濟北部灣先行區。
五是構建陸海一體生態保護利用新格局。主要提出建立陸海統籌管控機制,堅持生態優先,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等控制線,構建生態網絡,以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建立海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海洋生態補償等制度。提出加強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和提升海洋監測預報減災能力若干政策方向。
六是振興廣西海洋特色文化。主要從傳承發展海洋特色文化出發,提出海洋文化古跡、遺址搶救性修復和保護工作,發掘廣西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文化、南珠文化、貝丘文化、疍家文化、京族文化等內涵,打造一批具有廣西特色的文化精品。
三、保障措施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完善海洋發展領導和協調機制,強化自治區海洋工作領導小組職能,加強對海洋工作的領導和統籌協調,審議確定發展向海經濟重大戰略、重大事項、重大工程。將發展向海經濟納入涉海各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體系。建立向海經濟發展的監控和績效考評機制。
二是強化運行監測與評估。建立健全廣西向海經濟運行監測與評估機制,實行向海經濟運行監測與評估制度,建立部門間數據共享機制,開展海洋產業指標數據定期抽樣調查和海洋經濟市級核算工作,不斷健全向海經濟管理運行體系。
三是強化政策支持。出臺廣西海洋經濟促進條例,完善涉海法律法規,加大海洋執法力度,維護海洋資源開發秩序。整合自治區海洋發展專項資金。鼓勵投資者按市場化方式設立發展向海經濟創投基金,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中小企業助保金貸款和海洋“科技貸”等業務,推動各合格投資者按市場化方式發起各類海洋新興產業發展風險投資基金,支持向海經濟發展。
四是提高公眾參與意識。建立一批海洋科普與教育示范基地,普及全區海洋特色文化及涉海法律法規,提升公眾對傳承海洋文化、保護海洋環境、維護海洋權益的意識。
文件下載:
關聯文件: